胃息肉是粘膜受到刺激,上皮细胞产生聚集,在某些特定时候发生向内隆起性的病变,这个时候我们把突出的部分称为胃息肉。
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,胃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,很多人并没有特别的重视,因为大部分人没什么明显症状,但大家可能不知道,胃息肉恶变几率还是比较高的,增强防治意识非常重要。
胃息肉的分类
我们熟悉的胃息肉一般被视为良性的肿瘤,但临床有严格的分类。胃肠病学协会发布的胃息肉诊疗指南,指出胃息肉可分为两类:
(1)粘膜上皮息肉,包括增生性息肉、胃底腺息肉、腺瘤性息肉等,这一类息肉多属于炎性刺激导致,恶变几率相对而言比较低。但随着生活作息规律改变,反复炎性刺激,也是恶化的重要诱因。
(2)非粘膜上皮息肉,包括胃肠道间质瘤,炎性纤维瘤息肉,神经内分泌肿瘤等,恶变率高,需要及时治疗。
胃息肉有哪些症状及危害?
通常情况下,胃息肉是在检查胃部其他疾病时发现的,患者基本没什么感觉。但是较大的胃息肉可能会导致内出血或者腹痛,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:便血、吞咽困难、恶心和呕吐以及类似胃炎的症状,上腹部饱胀、食欲不振、腹泻等,若腹泻进一步病化,会增加恶变风险。
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,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,而造成幽门梗阻的表现。
诱发胃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
1.生命力强悍的幽菌
研究发现,增生性息肉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胃黏膜损伤。而胃粘膜损伤一定要提到幽门螺杆菌——这位古老而生命力强悍的菌菌,让胃吃尽了苦头。

研究显示,HP阳性人群胃息肉发生概率比HP阴性人群高5.3倍。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,Hp阳性组中有84%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根除Hp后息肉消失。由此可见,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之间密切相关,增生性息肉患者应积极检测及根除Hp。
2.各种困扰大家的胃部炎症
十人九胃,估计大部分人胃都有点那啥……严肃的说,慢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胆汁反流的患者应当注意:有学者研究增生性息肉周围黏膜时发现,85%的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改变。

也就是说,各种形式的胃炎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。另有研究认为,胃息肉的发生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,尤其是胃底腺息肉,此类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明显增高。
3.不良的生活习惯
喜欢烟酒不离手的朋友们注意了:饮酒、吸烟均是胃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。
据研究,酒精可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,进一步致炎症细胞活化及促炎因子的释放,而加剧胃黏膜的损伤,导致胃黏膜炎症、溃疡及胃息肉的形成。吸烟可增加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发良性胃息肉的风险,并且吸烟可减少胃黏膜血流量,致胃黏膜缺血、糜烂,增加胃黏膜息肉的发生风险。
胃部出现不适症状,有患者觉得做插管胃镜检查很痛苦。为什么不选择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呢?
受检者只要用水吞服,一颗胶囊机器人10—15分钟即可完成胃部检查,更为重要的是检查全程无痛、无交叉感染受检者体验非常舒适,朋友们,难道它不香吗?
可能部分朋友对于磁控胶囊胃镜不是特别的了解。今天就认真详细地介绍一下磁控胶囊式内窥镜系统:
一、无痛无麻醉,10-15分钟完成检查
这颗神奇的胶囊机器人,采用等水密度原理设计而成,重量仅为2.7g。受检者只需喝一口水,吞服胶囊机器人后,医生将通过远程磁控系统为患者进行系统化的胃镜检查。

10—15分钟即可完成贲门、胃底、胃体、胃角、胃窦、幽门等解剖部位观察,让胃部检查更高效。更为重要的是,检查全程无痛、无创、无麻醉,避免了传统插管胃镜带来的生理痛苦。
二、高清图像,精确诊断
胶囊机器人的专利三镜片镜头,可深入观察0.04毫米微小单位,每秒可拍高达4张高清医学照片。

医生通过智能阅片系统,可自动对海量图像识别过滤,智能筛选,能有效提升医生检查及阅片效率。
任何细微的胃部病变,如胃溃疡、胃出血、息肉等都无所遁形,尽在大圣磁控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掌握之中。
三、支持双体位检查,无交叉感染
磁控胶囊胃镜系统,采用自主磁控技术,可同时支持站卧双体位检查,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,均可完整观察胃部情况。
另外,胶囊机器人内置天线,受检者无需穿戴马甲即可进行检查,可避免传统插管胃镜所带来的交叉感染问题。
尤其是当前疫情还未完全结束的特殊期间,大圣磁控胶囊式内窥镜系统使得胃部检查更加安全卫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