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湿热的风正向我们吹来,而热疹俗话中的痱子,作为湿热环境中最常见的皮肤病。随着天气越来越热,热疹大军也蠢蠢欲动,人们原来光滑的皮肤上,开始变得凹凸不平。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炎炎夏日如何远离热疹大军,以及了解基本的热疹病因类型和处理方法。下面,让我们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!
1
发病因素和机制
湿热环境是常见的发病原因,主要是由于汗管阻塞引起。
经常穿不透气的衣服或长期用绷带包扎皮肤,可导致痱子,使用透皮药物贴片也可能导致痱子。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,大量汗液不易蒸发,浸润皮肤使其肿胀,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;皮肤细胞和其他碎屑也可阻塞汗管。汗液滞留在汗管内,压力增高时汗管对出现破裂,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发病。皮肤表面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,或大量繁殖的微球菌也可造成汗孔的闭塞。·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,会加重炎症反应。
诱发因素
1.汗管发育情况
新生儿的汗管尚未发育完全,更易出现痱子。
2.气候因素
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比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更容易发生痱子。
3.体力活动
剧烈运动、从事高温室外工作等可使汗出过多,患病风险增加。
4.药物因素
使用影响毛囊上皮的药物,尤其是异维A酸会导致晶形粟粒疹的发生。此外,阿片类药物、B受体阻滞剂、阿托品、氯贝胆碱和其他影响交感神经或胆碱能系统的药物,也可能导致痱子的发生。
2
热疹的类型
1.白痱
多发生在躯干和皮肤皱褶处
表现为表浅、针头大小的水疱,呈透明状,似水滴,常成批出现。水疱之间可相互融合。
由于水疱表浅,所以容易破裂,但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,因此周围没有红晕。破裂后常在1至2天内吸收,干燥后会留有细小的鳞屑。皮损处一般没有发痒、疼痛等自觉症状。
2.红痱
多发生在腋窝、肘窝、额头、颈部、躯干、妇女乳房下等部位。
表现为2至4毫米大小、密集分布的丘疹、丘疱疹,常分批出现,底部有红斑。皮损消退后有轻度的脱皮。受累的皮肤处通常有灼热和瘙痒感,随着出汗而加重。
3.脓痱
多发生在皮肤皱褶处、小儿头部和颈部。
表现为密密麻麻分布的丘疹,其顶端有针头大小、表浅的脓疱。皮损处可有灼热和瘙痒及痛感,随着出汗而加重。
4.深痱
多发生在颈部、躯干及四肢等部位。
皮损为密集的、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坚硬丘疹,呈红色或正常皮肤的颜色。出汗时皮损增大,不出汗时皮损则不明显。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。
3
伴随症状
红痱或深痱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时,汗腺可能出现暂时的功能障碍或完全损毁,可能导致受累的皮损区域出汗减少或无汗。同时可能会伴随着正常的皮肤出现代偿性多汗,特别是面部、腋窝和腹股沟处及手足。也可能伴有头痛、发热、头晕、浑身没劲、呼吸困难、心动过速等症状。